《武胜赞》中两处“一”字的匠心独运(《格律诗写作教程》)
律诗,因为字数少,为了保证拥有较大的信息量,应尽量不用重字。但是,若是无法回避时,出现重字也是允许的,不应视为出律。若是故意为之,则应寓意深远,独具匠心。
诗人尹才干《武胜赞》中两处“一”字的运用,属于故意为之,可谓匠心独运,现分别从空间与时间强化诗歌意境与主题的维度,详细分析如下。
尹才干《武胜赞》
一、重字“一”的基本解读
1.首句“一江碧水抱城流”
(1)空间统摄:“一江”以宏观视角勾勒武胜的整体风貌,“一”字凸显嘉陵江的完整性与连续性,如一条玉带环绕城池,展现水城相依的和谐画卷。
(2)视觉聚焦:“一”字摒除杂芜,将视线凝聚于碧水绕城的核心意象,赋予画面纯净通透之感,奠定全诗清朗的基调。
展开剩余66%(3)文化隐喻:江水作为“龙脉”象征(呼应后文“嘉陵龙脉”),“一”暗含武胜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为后文产业、人文的繁荣埋下伏笔。
2.尾句“千秋盛誉一应收”
(1)时间总括:“一应收”的“一”意为“全然”“悉数”,将武胜千年积淀的历史荣光(如“定远”古城底蕴)与当代成就(动车、甜橙产业、图像诗歌)熔铸一体,彰显古今辉煌的集大成。
(2)情感升华:“一”字以斩钉截铁的语气,表达对武胜的极致赞美,呼应“赞”题,使颂扬之情达至高潮。
(3)结构呼应:与首句“一江”形成时空对仗:首句以“一”定空间格局,尾句以“一”收时间盛誉,构建“天地—古今”的完整赞歌框架。
二、重字“一”的深层用意
1.强化主题统一性:两个“一”字贯穿全诗,将地理空间(江)、历史文脉(千秋)、发展成就(产业、交通)统摄于“武胜”这一核心,凸显主题凝聚力。
2.语言节奏之美:首尾重复“一”字,形成回环韵律,朗朗上口,增强诗歌的吟诵性与记忆点。
3.以小见大的哲学意蕴:“一”既是具象的“一江”“一切”,亦暗含“天人合一”“古今一脉”的深层哲思,赋予地域赞歌以文化厚重感。
总而言之,诗人尹才干以“一”为眼,首句绘空间之魂(一江润城),尾句铸时间之魄(盛誉归一),二字遥相呼应,使武胜的自然形胜、历史积淀与现代气象浑然一体。这种重字手法,既凝练了地域精神,亦升华了颂诗格局,堪称点睛之笔。(元宝+弓长整理)
附:武胜赞
◎尹才干
/
一江碧水抱城流,定远凌云瞰九州。
兰海动车添彩翼,嘉陵龙脉荡扁舟。
甜橙产业香飘久,图像诗歌韵不休。
武胜故园情寄处,千秋盛誉一应收。
/
注释:定远,指定远塔,位于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印山公园内。塔高368米,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是武胜的标志性建筑。旁边的“半月廊”内,有2014年打造的“国内第一处图像诗景观”——“走不出逝去的的心境”(尹才干图像诗)。景区全天免费开放,作为武胜县文旅核心节点,与沿口古镇、嘉陵江大桥等形成游览动线,夜游项目中通过光影技术呈现滨江夜景演绎。
发布于:四川省道正网配资-配资中国-配资平台-低息配资炒股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