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上三期的《广东省新能源汽车出海风险洞察》中对广东省新能源车企主要出海区域进行风险分析,识别出广东省新能源车企已出海或计划出海的高危区域为巴西、欧洲,风险竞争对手为奔驰、宝马、起亚、大众和丰田等。本文基于往期研究,进一步精准识别在广东省新能源汽车出海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技术领域。
01
风险技术领域
聚焦新能源三大关键技术:电池、电驱以及智能网联技术,识别风险竞争对手的风险技术领域:
1
电驱技术
丰田的电驱技术有效专利量排名第一,主要分布地在欧洲和巴西,可作为风险重点排查对象。丰田在电驱技术领域(包括分布式电驱和集成式电驱)的有效专利量位居全球第一,尤其在欧洲和巴西的专利布局最为密集。这表明丰田在电驱技术方面具有显著的技术优势和强大的知识产权壁垒;其混合动力系统领域的电驱技术更是以高效节能、高性能和高度集成等特点闻名于全球汽车行业。因此,对于广东省新能源车企而言,出海欧洲和巴西市场时,应将丰田作为电驱技术领域的重点风险排查对象。相比之下,丰田在泰国、澳大利亚和墨西哥等其他潜在风险市场的电驱技术专利布局相对较少。同时,其他主要竞争对手,如起亚、大众、奔驰和宝马,在风险地区的电驱技术有效专利量也不多。这意味着,广东省新能源车企在泰国、澳大利亚和墨西哥等市场面临的电驱技术领域的知识产权风险相对较低。
2
智能网联技术
广东省新能源车企海外专利布局薄弱,智能驾驶技术跨国专利布局滞后且防御薄弱。广东省新能源车企在智能网联技术研发方面已取得显著进展。例如,比亚迪自主研发了DiLink智能网联系统和天神之眼技术,并与华为合作开发硬派专属智能驾驶方案;小鹏专注于智能驾驶技术研发,其XPILOT系统已实现L3级别自动驾驶功能并持续升级;广汽则推出了全球领先的ADiGO5.0智驾互联生态系统,实现了L2++级别智能驾驶,并于2024年11月30日与华为深化合作,共同打造高端智能新能源汽车品牌,进一步提升智能化体验。这些企业基本掌握了智能网联领域的核心技术,且多为自主研发或与国内专业企业合作。尽管广东省新能源车企取得了如此成绩,但其在智能网联技术领域海外专利布局不足的问题仍亟待解决。在智能网联领域,奔驰、宝马、起亚、大众和丰田等国际车企在欧洲拥有大量专利积累,专利布局完善。相比之下,广东省新能源车企在海外的专利布局明显不足,尤其是智能驾驶技术的跨国专利布局滞后,防御能力薄弱。如果在欧洲遭遇侵权诉讼,由于欧洲专利储备有限,可用于反击的专利武器较少,很可能导致诉讼结果不利。
随着智能网联技术成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竞争核心,专利诉讼的焦点正从传统的结构保护转向交互技术。根据《中国汽车知识产权年度报告(2022)》数据,智能网联技术相关专利纠纷占比已从2019年的18%攀升至2022年的41%,成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第一大诉讼领域。以奔驰和丰田为代表的头部车企近年来的诉讼也多涉及交互技术,这表明未来交互类技术的风险将持续升级。
Avanci专利池通过“标准化专利+捆绑许可”模式,已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的“隐形关卡”。Avanci专利池通过整合诺基亚、爱立信、高通等50余家通信巨头的4G/5g标准必要专利(SEP),并以“标准化专利+捆绑许可”模式向车企收取固定单车许可费(如4G车型15美元/辆、5g车型20美元/辆),显著提高了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出口成本,也严重挤压了中低端车型的利润空间。同时,更深层次的挑战在于技术依赖与法律风险的双重夹击:一方面,智能网联汽车的关键功能如v2x通信、OTA升级、自动驾驶数据回传等深度依赖Avanci控制的SEP技术,形成“技术绑架”效应;另一方面,欧洲法院(尤其是德国杜塞尔多夫、慕尼黑等专利诉讼高发地)已通过“戴姆勒案”“大众案”等判例确立了严苛的SEP禁令执行标准,未获许可的中国车企可能面临产品下架、供应链中断等系统性风险。此外,中国车企在通信SEP领域存在结构性短板,华为、中兴等企业虽持有部分专利,但整体占比低,难以通过交叉许可对冲成本,而欧美主导的3GPP标准体系更是进一步压缩了议价空间。
3
电池技术
电池技术领域是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优势领域,广东省新能源车企在出海过程中,凭借这一优势可以与国际竞争对手形成有效的攻防制衡。比亚迪的电池技术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其海外专利布局广泛,尤其在巴西、澳大利亚和墨西哥等关键市场,专利数量超过大众、起亚、宝马和奔驰。比亚迪的刀片电池(Blade Battery)通过独特的长条形电芯设计和CTP(Cell to Pack)技术,实现了更高的能量密度、空间利用率和结构强度,显著提升了安全性能。同时,其磷酸铁锂电池以高热稳定性、长循环寿命和成本效益著称,减少了对贵重金属的依赖。此外,比亚迪还开发了六棱柱电池以优化空间排列,并致力于全固态电池的研发,进一步提升了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智能热管理系统和快速充电能力更是增强了用户体验;而垂直整合的供应链和先进的BMS系统则确保了其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这些技术优势使比亚迪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据领先地位,海外侵权风险相对较小。
在电池技术领域,侵权可视化专利是维权和防御的关键工具。此类专利的技术特征显性化,证据可追溯性强,例如电极结构设计(如硅碳复合负极的层状分布)、电解液配方(特定LiFSI添加剂比例)或封装工艺(激光焊接纹路)等特征,可通过扫描电镜、能谱分析或X射线衍射等检测手段直接获取侵权证据。无需依赖企业内部文件(如研发记录),仅通过竞品拆解分析即可锁定侵权行为,大幅缩短了诉讼周期。侵权可视化专利不仅可以作为主动维权的核心法律工具,精准定位侵权证据链发起诉讼;在遭遇侵权诉讼时,也可以作为反诉依据,构建攻防兼备的专利战略体系,形成有效的司法制衡手段。
小鹏汽车和广汽集团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先锋企业,初期主要依赖外部采购动力电池,这在一定程度上将部分风险转嫁给了供应商。然而,随着它们在电池领域的自主研发和应用不断扩大,小鹏和广汽逐步加大了对电池技术自主研发的投资力度,旨在掌握更多核心技术,提高产品差异化竞争力,并减少对外部供应商的依赖。尽管如此,由于研发时间积累相对较短,小鹏和广汽在电池领域的专利布局相对比亚迪较少,尤其是在海外布局方面。随着它们在电池自研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出海过程中可能面临电池领域的侵权风险。
4
外观设计
新能源汽车领域,外观设计已成为侵权诉讼的重要焦点。起亚的侵权诉讼主要集中在外观专利方面,奔驰的侵权诉讼中外观专利也占较大比例,而宝马的侵权诉讼更是主要围绕外观设计,特别是车灯部分的专利。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各品牌除了注重技术创新外,还更加重视产品的视觉吸引力和独特性。外观设计不仅是影响消费者购买决定的关键因素,也是品牌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能源汽车中,整体车身轮廓、前脸设计、侧身线条与细节、车尾设计(包括车灯)、门把手等都是易发生侵权的外观特征。因此,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企业在进行外观设计时必须格外小心,确保设计既具有创新性又不侵犯现有专利,同时应积极做好海外外观专利布局,以应对潜在的侵权风险。
02
其他风险
1
商标
在新能源汽车全球化进程中,商标纠纷数量远超专利纠纷,且侵权成本更高。这是由于抢注门槛低,商标注册遵循“先申请原则”,无需技术审查,导致印尼、墨西哥等新兴市场代理商或竞争对手恶意抢注频发,而专利须具备技术创新性,且需通过实质审查,恶意注册难度大,且专利布局通常聚焦核心市场(如欧美),新兴市场技术侵权诉讼较少。调查显示,中国海外商标纠纷案件量远高于专利纠纷量1。新能源汽车全球化进程中,商标风险已从单一法律问题演变为系统性战略挑战。商标抢注、名称/图形相似性争议、文化禁忌触犯等构成显性风险;而国际注册体系漏洞、通用术语垄断争议、NPE诉讼狙击及地域司法倾向差异等则形成隐性威胁。
2
数据合规
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加速全球化布局的当下,数据合规已成为企业出海绕不开的严峻挑战。从数据安全角度看,激光雷达点云数据、高精地图信息等地理敏感数据的采集与传输,撞上欧美“数据主权”壁垒。美国14117号行政命令明令禁止中国车企获取其本土道路毫米级测绘数据,欧盟《数据法案》更是强制要求自动驾驶数据存储本地化,致使我国车企技术适配成本骤增。此外,我国车企还可能因数据合规方面的细微瑕疵,遭受巨额罚款,进而合规落地难。
03
应对策略
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企业在出海过程中面临的知识产权风险复杂多样,为了有效应对这些挑战,企业可以采取以下几项关键措施:
1
构建新能源汽车企业联盟,
应对全球新能源汽车激烈的
市场竞争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国内外竞争对手互相侵蚀市场的背景下,构建新能源汽车企业联盟显得尤为迫切。通过联盟整合广东省内资源和技术优势,不仅能够增强成员企业的集体竞争力,还能有效应对复杂的知识产权挑战,减少内部竞争,共同开拓国际市场。例如,联盟成员可通过共享专利和技术平台(如专利池),减少重复研发投入,集中攻克关键技术难题。借鉴Avanci专利池的成功经验,联盟可建立专利共享与交叉许可机制,成员间互相授权使用专利技术,降低侵权风险。面对外部专利诉讼时,联盟可集体应诉,分散法律风险,增强抵御能力。
同时,联盟内的企业可以通过联合研发项目加速技术创新,尤其是在电动汽车、自动驾驶、智能网联等前沿领域,推动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通过联盟的形式,广东省内新能源汽车企业可以在海外市场形成合力,避免不必要的竞争,专注于共同开拓国际市场。构建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企业联盟不仅是应对当前市场竞争的有效手段,更是推动广东省乃至全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通过联盟的力量,成员企业可以在资源共享、技术创新、市场拓展等方面实现协同效应,共同迎接全球市场的挑战。
2
加强海外专利布局,
在海外储备更多的技术
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企业在技术和市场上具有显著优势。比亚迪在动力电池领域占据领先地位,小鹏在智能驾驶技术上不断创新突破,广汽则在整车制造和品牌建设方面表现出色。此外,产业链中还有华为提供的智能网联解决方案,以及深圳比克、亿纬锂能(维权)和贝特瑞等全球领先的供应商,共同构建了强大的产业生态系统。
然而,尽管这些企业在国内外市场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其在海外的专利布局仍相对有限,尤其是在欧洲市场。这可能导致未来面临潜在的知识产权纠纷和市场进入障碍。因此,企业应根据国际化战略,提前在目标市场国家和地区提交专利申请,特别是针对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外观设计和商标等领域。车企应对其车辆的整体造型、前脸设计、车灯样式、侧身线条、车尾特征及内饰元素等进行海外专利申请,以增强品牌辨识度并防止竞争对手模仿。
同时,车企需构建“交互专利防御链”,对内建立代码开源合规审查以规避GPL协议传染风险,对外通过交叉许可组建“智能生态专利池”。针对NPE(非执业实体)攻击,可借鉴特斯拉的“专利反诉+标准必要专利(SEP)无效宣告”组合策略,将技术护城河从实验室延伸至法庭。
3
产品研发、上市、出海等关键环节
开展侵权分析排查
为了确保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企业可以在产品研发、上市、出海等关键环节开展全面的侵权分析排查。具体而言,在产品研发阶段,企业应进行详尽的专利检索和自由实施分析,识别并规避现有专利技术,确保新产品设计的独特性和合法性;在产品上市前,需完成细致的知识产权审查,评估潜在的侵权风险,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以应对可能的法律挑战;当产品准备进入海外市场时,企业必须深入了解目标市场的知识产权法规,提前布局海外专利申请,同时对竞争对手的技术和专利状况进行动态监测,及时调整市场策略。
4
购买知识产权海外侵权责任保险
转移风险
大部分企业在知识产权海外维权时,常常面临知识产权风险防范意识弱、海外知识产权业务能力弱、寻找资源难、维权过程难的“两弱两难”问题。为了有效应对这些问题,企业可以通过购买知识产权海外侵权责任险来转移潜在的风险,如广州天赐高新材料有限公司、京信通信系统控制有限公司以及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均通过购买知识产权海外侵权责任保险来转移海外侵权风险。
5
加强技术研发与自主创新
加大自主研发的投入,减少对第三方技术授权的依赖,从而降低因技术来源问题而引发的纠纷风险。关注行业前沿动态和技术发展趋势,及时调整研究方向,抢占技术制高点。
6
构建商标“防御-预警-反击”
三位一体体系
商标破局的关键在于建立“防御-预警-反击”协同体系:防御端通过“马德里+单一国别”双轨注册覆盖目标市场,同时采用“主商标(如BYD)+子型号(如SEAL)”的方式组合切割通用词汇风险,并在东南亚、拉美等抢注高发区提前布局“商标储备池”;预警端依托AI监测系统实时扫描全球商标数据库,结合当地律所建立抢注行为动态预警机制;反击端针对恶意抢注发起跨国异议或无效宣告程序,如比亚迪在巴西通过司法诉讼成功夺回被抢注商标。最终将商标战略从被动维权升级为主动攻防——以前瞻性布局筑牢品牌护城河,以敏捷响应机制转化风险为市场先机。
7
重视海外法律咨询和服务支持
选择专业的涉外律师事务所作为法律顾问,获取最新的法律法规信息及专业意见。积极参与政府组织的各种培训活动,学习国际规则,提高自身应对能力。
8
其他风险
除了知识产权风险外,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企业在出海过程中还需关注以下几方面的风险:
市场准入与法规遵从:不同国家和地区对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准入标准和法规要求存在差异,企业需确保产品符合当地的排放标准、安全标准和其他技术规范,并严格遵守当地关于进口关税、贸易壁垒以及非关税措施(如本地化生产要求)的规定。
数据合规风险:随着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车辆收集的数据量日益增加,其中涉及到用户隐私保护、跨境数据传输等问题。企业必须遵守GDPR等国际数据保护法规,防止因数据泄露或其他违规行为导致的法律诉讼或罚款。同时,企业需在设计阶段就考虑到数据安全问题,建立健全的数据管理和安全机制,并采取必要的加密技术和访问控制措施。
供应链管理:企业除了需要构建稳定可靠的全球供应链体系(尤其在关键零部件如电池材料方面),还需防范原材料价格波动带来的成本压力。此外,应对供应商进行严格的尽职调查,确保其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能够满足市场需求,同时评估潜在的政治经济不稳定因素对供应链的影响。
环境保护与社会责任:在海外运营中,企业应重视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积极响应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行动,降低碳足迹,展现企业的绿色形象。
政治与法律环境变化:企业需密切跟踪目标市场的政治局势和法律法规的变化,特别是有关外国直接投资、反垄断法、劳动法等方面的变动。
综上所述,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需综合运用多种手段防范各类风险,确保在国际市场上的稳健发展。
(支持单位: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专利联盟、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奥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1 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2024中国企业海外知识产权纠纷调查》
道正网配资-配资中国-配资平台-低息配资炒股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